欢迎来到99外语学习资源与教程下载网!

高考作文

当前位置: 99外语学习资源网 > 写作培训 > 高考作文

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

时间:2021-12-09 21:22:23|栏目:高考作文|点击:

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

在高考作文中,人物素材运用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。运用得好,可厚实文章思想内容,增强文章的深度与力度。那么,如何用好人物素材呢?一是对人物的选择,我们首先要选经典人物,他们是历史的经典、文化的经典、人生的经典;其次要选热点人物,他们是社会关注的焦点,有影响力,有时代感,有鲜活度。二是人物素材的运用。这里结合高考作文讲些技巧,以供高三学子们参考。


一、单人解读,倾情演绎


若是我们对某位名人事迹特别熟悉,而该位名人又极适合作文话题与表现主旨,便可以单人解读,倾情演绎。有如下一些具体运用技巧:


1.多点透视与单点挖掘


所谓“多点透视”,就是从立意出发,对全方位掌握的人物立体关照,利用人物思想、精神的多样性、丰富性,截取人物立体不同的面,进行多点评析,以论证中心论点。


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家园。诚信,是对“清风明月”的坚持。太白十八岁仗剑出蜀,胸怀大志的他,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他豪情万丈,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;他踌躇满志,“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。可是一个供奉翰林打碎了他那如月亮般清白的梦。


整日吟风弄月,什么“双燕复双燕,双飞令人羡”,什么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,力士脱靴,贵妇研墨,他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和虚伪,所以他“天子呼来不上朝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。是啊,青牛、蜀道、白鹿、天姥,不是他的归宿,而那个觥筹交错的朝堂,到底是不适合他的。离开,他是诚信执着之人,蔑视一切虚伪,他仍旧坚守着那轮明月,伴他终老。


【简评】作者从壮志与仕途两方面选取有关李白的材料,写出了李白的个性与傲骨,论证了“诚信,是对‘清风明月’的坚持”这一观点。


也可单点挖掘。即根据作文话题立意方向,选取一点,纵深挖掘。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段:


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,早年醉心仕途,直到中年做了一个小官,却因上司贪污连累入狱,差点丢了性命。出狱后自暴自弃,终日饮酒为乐。直到晚年才幡然而悟。他把一切功利都放下了,垂暮之年在富春江边画下了《富春山居图》,不久便去世了。黄公望终于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尾巴,给后人留下了“天下山水第一神品”。当世人都在为两岸《富春山居图》合璧赋予诸多“意义”时,很少有人看到黄公望的晚境之作,那“最后几笔”的人生光彩。这幅画,即便是一个不懂画的人,观之也会让人觉得平静祥和,让后人从这幅画作享受到生命的轻松和愉悦。


【简评】黄公望是元代大画家、书法家。不仅长绘画,工书法,而且善诗词、散曲,可谓成就斐然。习作者没有面面俱到,而是选取他晚年觉醒,抛却功名而潜心作画并流传千古的素材,来证明面对时间的流逝应当轻装上阵,抛却功利才能实现飞翔的观点。


无论是多点透视,还是单点挖掘,都可采用评析法。对正面人物,可肯定其思想精神价值及其影响,以证明习作者的主张和看法,从而表达一定的主题。对反面人物,可进行解剖,客观地、辩证地分析,指出其危害或不足,以表达鲜明的主题与见解。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记得一年前的四月,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。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,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大智慧者的思考。可结果很是失望,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,反而,在会场中,充斥着恶俗的商业味道。


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,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。我也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,只是,无可置疑,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,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平庸。他自己很清楚,他说:“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,一种平庸。”他无力拒绝。


而对于有“舞神”之称的杨丽萍而言,现实同样如此。


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“亲爱的观众朋友们,你们好吗”的吆喝呐喊时,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,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!


但杨丽萍又能如何?当《云南印象》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所谓的票房,“拒绝平庸”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。变得平庸,乃是无奈之举。


是什么,让这些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?


答案很简单,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“平庸化”。


【简评】这篇文章聚焦周国平、杨丽萍难免平庸,直指文化缺位、集体冷漠之弊。长于“透视”,将“情”与“理”拿出来认真敲打。


2.再现情景,故事新编


“再现情景,故事新编”是人物素材的创新用法。“情境”“故事”将人物的经历再现还原,或适当改造,其好处是化抽象为具体,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。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北宋词人晏殊,在他十四岁时,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。宋真宗召见了他,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。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,就如实向宋真宗报告,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。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,便赐给他“同进士出身”。


晏殊当职时,天下太平。于是,京城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。晏殊家贫,无钱出去吃喝玩乐,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。有一天,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。大臣们惊讶异常,不明白真宗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。真宗说:“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,只有晏殊闭门读书,如此自重谨慎,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。”晏殊谢恩后说:“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,只是家贫而已。若我有钱,也早就参与宴游了。”这两件事,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,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。晏殊的诚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,他以诚实的珍贵品质取得人们的信任。


【简评】晏殊的实例是有分量的。在素材运用上,习作者利用对话还原情境,让我们从晏殊的答话中看出他的诚信,也看到了诚信带来的影响与力量。若不这样,有关晏殊的两件事都概述,文章就缺少变化,也不能很好地证明全文论点。


二、合取二三,各尽其妙


在高考作文中,若积累的人物素材丰富,我们可选取多个人物,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。有如下一些具体运用技巧:


1.同类合并,突出共性


对多个名人,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立意方向,将他们的精神共同点通过类比凸显出来,进而分析,以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。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风度翩翩的儒者龚自珍自述:“一箫一剑平生意,负尽狂名十五年。”他金榜高中时谈及恩师时“狂”言:“居然是无名小辈王植!”这自然是他“亦狂亦侠亦温文”的体现。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,他狂言:天下懂庄子的就两个半:一是庄子本人,一个是他自己,剩下半个大伙去抢!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,他大喊:“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!”自言“十年以后当思我,举国犹狂欲语谁”的李敖不顾社会的功利,也狂得洒wnBgftgYk5wFUPbgzqy1poE37hc0l8h3LBqVDbUYuRc=脱。他在《传统下的独白》一书的封底写道:“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,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:李敖、李敖、李敖。嘴上骂我吹牛皮的,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。”


这些都是“狂”人啊!他们的狂,构建了中国民族屹立的傲骨,这种真狂,是时代的顶梁柱,是历史的撑天树,是一种良知的傲慢!


【简评】作者标新立异,为了表达不应因名利而丢弃“真狂”,例举了古今三位狂人狂言狂语,指出三人的“狂”是一种“良知的傲慢”,“他们的狂,构建了中国民族屹立的傲骨,这种真狂,是时代的顶梁柱,是历史的撑天树”。


2.异质并举,对比鲜明


名人有异,可利用不同点进行对比,以鲜明地表明态度与观点。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,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。在他的梦里,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,水稻如高粱般高,颗粒如花生米般大……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,美好却有点儿遥远。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,这宁静致远的心境,使他勤恳工作,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。


而反观我们的社会,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?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?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,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,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。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,抄袭论文;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:“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!”当“最”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……我们不禁困惑: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?人心浮躁,人们开始把官职、金钱、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,而人的思想情感、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。


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,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,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,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?也正是因为这样,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。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,我想,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:“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,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,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!”


【简评】这篇习作例举了两类名人,一是袁隆平,他的愿望是“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”,一是“大学里的导师们”、郭敬明,他们急功近利,心境浮躁。在对比中,习作者指出“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,不仅是科研工作者,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”“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道德底线,每一个个体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,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,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”。


3.点面结合,拓宽加深


拥有多个人物素材,不可一味地详,也不可一味地略,而应该点面结合,详略适宜,从文章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。如2011年辽宁卷高考优秀作文片断:


在众人皆苟且偷生的时候,偏有一个叫岳飞的汉子特立独行,想要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展不世豪情,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,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;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,偏要有个神智清醒的鲁迅,以笔为剑,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,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……他们都处在混乱的年代,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,为信念而奋斗不息。


特立独行的他们,怎能不被世人谨记?


举世皆醉而我独醒,众人皆浊而我独清。中国的文人中,向来便有许多特立独行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,他们喜欢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适,他们热爱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的憩淡,他们衷情于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磅礴,他们倾心于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洁净……纵然身处污泥,他们也愿开出高洁独放的花!


【简评】在这一作文片断中,人物素材的应用是特别讲究的,岳飞、鲁迅是概述,叙中有议,为详,是“点”;而最后一段所写中国文人,则是“面”,用的是群指,用的是诗,显得“略”。“点”与“面”、“详”与“略”的合用,有力论证了特立独行的可贵与重要。


4.板块组合,并列呈现


板块组合就是将若干个片断组合在一起,一个片断,对应某方面人物素材;一个片断,突出一个表现角度;所有的片断,都为全文中心服务。如2011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片段:


我们缺少了对手,将失去一个发展的机会。停滞不前谁说只能带给我们残忍的失败,无休止的辛勤练习和伤病的苦痛,对手更能赠与我们胜利的骄傲,不断地挑战与共同的进步。在共产党革命早期,鲁迅曾就革命与胡适之进行激烈的论战。他们俩个唇枪舌剑,你来我往相继发表观点。这一举动不但推动了两个人思想的超越,更启迪了中国的有志之士,传播了革命的种子,而两个人也并没有就此结怨,正是胡适之在鲁迅文章无法发表时,为他奔走,寻找机会。


试问,如果缺少了这个对手,思想的火花如何碰撞?正是这个对手给了他们彼此无限的发展空间。体育竞技亦是如此。林丹正因为有李宗伟这样强大对手的紧逼才不断磨炼,取得苏杯胜利;李娜正因为有了斯齐亚沃尼这样的对手的激励,不断超越自己才在法网一举夺冠。世间人事亦如此,对手的力量能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。


国家缺少了对手,将使社会发展萎靡不振,自取灭亡也未可知。那一日,大唐盛世犹现眼前,可缺少了竞争的他们开始不思进取,安于现状,结果断送了大好河山。那一月,1927年7月中共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就此铺开,星星之火点燃了莽莽原野,若没有国民党的逼迫,这一新创举是否存在也未知。那一年,中国用自己的实力说话使美国孤立政策失败,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,在对手的重创下崛起。若没有这强大对手的威胁,我们怎能复兴如此之快。


【简评】三个镜头涉及到三个方面:对手的挑战让人共同进步,对手给彼此发展的空间,对手让国家在竞争中发展。三个片断对应相应的人物素材,共同论证了对手的作用


上一篇: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忠告

栏    目:高考作文

下一篇:暂无

本文标题: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9waiyu.com/xiezuo/890.html

广告投放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

重要申明: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、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联系QQ:kefu001@99waiyu.com | 邮箱:admin@99waiyu.com

Copyright © 2006-2023 99外语资源教程下载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苏ICP备1800453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