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倍努力:高风险
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,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。当一个人
已经知道自己有缺陷,那么努力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损失;但如果完美无缺正是你
的与众不同之处——如果你被外界认为是天才、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,那么你
会损失很多东西。努力会贬低你的价值。
小提琴家娜佳·萨莱诺-索南伯格(Nadja Salerno-Sonnenberg)在 10 岁时与费城
管弦乐团合作,完成了她小提琴处女秀。到茱莉亚音乐学院(The Juilliard School)
跟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西·迪蕾(Dorothy DeLay)学习后,她才发现自己有
一
系列糟糕的习惯。她的指法和运弓非常糟糕,此外拿小提琴的姿势也不正确,
但是她拒绝改变。几年过去,她看到其他学生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了她,在接近 20
岁的时候,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。“我曾经那么成功,报纸将我称为‘神童’,但是
现在我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。”
这名神童害怕努力。“这所有的一切都应归结于我的恐惧。害怕努力后依然会
失败……如果你去参加试演,但是并没有真正为之努力,没有真正好好准备,没
有尽全力,那么你没有赢得这个机会,你至少有一个借口……没有什么比说出‘我
付出了我的所有,但是依然不够优秀’这句话更难的事了。”
努力后还是失败的事实会让自己找不到借口,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们最大的
恐惧,这种恐惧笼罩着萨莱诺-索南伯格,让她止步不前。她甚至一度不带小提琴
去上课!
经过了很多年的忍耐和理解,后来有一天,迪蕾对她说:“听着,如果你下个
星期再不带小提琴来上课,我就把你轰出我的教室。”萨莱诺-索南伯格以为她在开
玩笑,但是迪蕾从沙发上站起来平静地对她说:“我没有开玩笑,如果你想浪费你
的天赋,我不希望参与其中。这种状态应该到此为止了。”
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?
有两个原因。第一,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,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。对努
力的需求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。第二,就像萨莱诺-索南伯格说的,它让你再也
无法去找借口。如果没有努力,你可以说“我本可以[此处随意填空]”,而一旦你
努力过了,就不能再这么说了。有个人曾经对我说:“我本可以成为马友友(Yo-Y
o Ma)。”如果她真的为之努力过了,她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。
萨莱诺-索南伯格很害怕失去迪蕾这个老师。她终于想通了,努力后的失败—
—
一
种诚实的失败——比她现在的行为方式要强得多,所以她开始与迪蕾一起为
一
场比赛训练。她第一次付出了她全部的努力,顺便说一下,她最后赢得了比赛
。
如今的她说:“我现在知道了一个事实:你必须为你最喜欢的事付出最大的努力
。
如果你热爱音乐,你一生势必要为此而奋斗。”
害怕努力的现象在婚恋关系当中也会存在,阿曼达,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
的年轻女孩,就有过这样的感觉。
我有过很多糟糕的男朋友。很多。从靠不住的到不替人着想的。我
最好的朋友卡拉总是对我说:“这一次能不能找一个好男孩?”她的意思就
是“你值得拥有更好的”。
所以,卡拉将她公司里的一个男孩罗勃介绍给了我。他非常好,不
只是在第一次约会时表现很好。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:“噢,我的天,
一
个真的能准时赴约的男孩!”后来事情变得认真起来,我就害怕了。我
的意思是说,这个男孩真的很喜欢我,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,如
果他真的了解我了,他可能会失去兴趣。我是说,如果我真的真的努力
了,然后失败了呢?我想我不能冒这个险。
努力不够:高风险
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,你非常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去得到它,但是什么
都不去做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。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,“我原本可以”这个想法
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,反而会令他们心碎。
1930—1950 年间,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位美国女性比克莱尔·布思·卢斯(Clare B
oothe Luce)更成功。她是著名的作家和剧作家,两次当选国会议员,并曾担任美
国驻意大利大使。“我不是特别理解‘成功’这个词的意思,”她曾经说,“我知道人
们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我,但是我不太理解。”她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的不幸让她
一
直无法回到她最爱的事业——写作戏剧上去。她的作品,如《淑女争宠记》(T
he Women),曾获得巨大成功,但是作为政治人物,她不能再继续创作这类讽刺
、
性感的喜剧了。
对她来说,政治不能让她发挥她最看重的个人创造性,回顾过去的时候,她
不能原谅自己没有继续追求戏剧梦想的选择。她说:“我经常会想,如果我会写自
传,我的题目会叫作《一个失败者的自传》(The Autobiography of a Failure)。”
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比利·简·金(Billie Jean King)说,这都取决你想回顾些什
么,或者你想说些什么。我同意她的观点。你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说“我原本可以”,
将你那未使用过的天赋像奖杯一样抛光抛亮。你也可以回顾过去,然后说“我为我
最重视的事情付出了所有努力”,想一想,你希望回顾些什么,你想说些什么。然
后选择你的思维模式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11-23适应大学生活
- 11-23思维模式和成绩
- 11-23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
- 11-23加倍努力:高风险
- 11-23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
- 11-23思维模式与抑郁症
- 11-23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
- 11-23终身成长证明你很特别
- 11-23终身成长:再谈潜能
- 11-23能力的拓展
阅读排行
推荐教程
- 11-23终身成长证明你很特别
- 11-23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
- 11-23思维模式和成绩
- 11-23CEO综合征
- 11-23能力的拓展
- 11-23思维模式解析
- 11-18学思维课程
- 11-23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
- 11-23思维模式与抑郁症
- 11-18有关逻辑思维的名言